主要行业
- 金融服务 房地产 有色金属
- 医药生物 化工行业 机械设备
- 交通运输 农林牧渔 电子行业
- 新能源 建筑建材 信息服务
- 汽车行业 黑色金属 采掘行业
- 家用电器 餐饮旅游 公用事业
- 商业贸易 信息设备 食品饮料
- 轻工制造 纺织服装 新能源汽车
- 高端装备制造 其他行业
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免责条款】
1. 用户直接或通过各类方式间接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服务和数据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已无条件接受本声明所涉全部内容;若用户对本声明的任何条款有异议,请停止使用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的全部服务。
2. 用户需知,研报资料由网友上传,所有权归上传网友所有,慧博投研资讯仅提供存放服务,慧博投研资讯不保证资料内容的合法性、正确性、完整性、真实性或品质;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若认为慧博投研资讯所提供内容可能存在侵犯第三人著作权的情形,应该及时向慧博投研资讯提出书面权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慧博投研资讯将遵循"版权保护投诉指引"处理该信息内容;
4.本条款是本站免责条款的附则,其他更多内容详见本站底部《免责声明》;
主要观点
科创板新股破发较为密集。https://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22年以来A股市场出现多支新股破发的情况,科创板新股破发较为密集。https://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截至4月22日,今年A股市场共有106支股票发行,33支股票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约31%。其中,科创板有39支股票发行,21支股票上市首日破发,破发率约54%。
他山之石:港股、美股上市首日均存在一定水平破发,港股破发率明显高于美股。自2008年以来,每年港股破发率在22%~33%之间波动,破发水平较高。自1997年以来,美股破发率略有上涨,破发率曲线平缓,近年来每年破发率在20%上下波动。自1990年以来,除两次破发潮外,A股破发率均维持在5%以下。自2022年年初以来,A股、港股、美股破发率均明显上升,其中港股破发率上涨幅度最大,站上69%高位。
此轮新股出现破发潮为多方面因素合力造成:首先,俄乌战争和疫情反复等因素使得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市场情绪回落,A股出现一定幅度调整;其次,市场估值整体受到挤压,“询价新规”以来,新股定价估值不降反升,部分个股远高于行业平均市场率,导致破发风险增加;再次,自科创板注册制第一批上市以来,A股市场新股供应量持续处于高位,需求层面压力增加;最后,随着破发增多,新股首日通过融券卖空强度增大,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新股破发压力。
较多新股破发的影响:一是破发导致部分散户投资者出于避险情绪选择弃购。2016年以来,弃购金额达到5000万元以上新股共有23只,均为2019年后发行新股。由于2022年以来的破发浪潮,打新出现明显降温,在23只出现弃购新股中,2022年发行新股就多达15只。二是券商跟投亏损叠加包销弃购股份,业绩承压;三是伴随新股破发潮,新股发行定价有待优化。
新股申购参与者如何博弈?固收+打新收益策略开始出现盈亏平衡。以2亿规模为例,2022年1-4月份A、B、C三类投资者打新收益分别为0.54%、0.41%、0.19%,相对于过去三年处于较低收益水平。分板块来看,科创板打新收益最低甚至出现亏损,如3月份C类投资者亏损约1.2万元,4月三类投资者均出现亏损。对于C类投资者而言,若采用底仓对冲方式参与打新,打新收益可能很难覆盖对冲成本。
投资建议
关注被“错杀”基本面优良的次新股投资机会。从港股和美股成熟市场来看,新股破发事实上已为“常态”。随着注册制改革下打新红利逐渐释放,后续“询价新规”规范下,A股市场新股定价日趋市场化。当前阶段,不管A股还是港股和美股,新股破发率都处于比较高状态,破发潮可能和市场调整有关。固收+投资策略上,建议参与新股打新的固收+投资者多关注创业板和主板打新机会,中长期观察市场拐点信号,若市场转向趋势确立,则可以考虑更加积极参与科创板打新。对于长线投资者,可以关注被“错杀”基本面优良的次新股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经济基本面下行风险;新股持续破发风险;操作风
为了完善报告评分体系,请在看完报告后理性打个分,以便我们以后为您展示更优质的报告。
您也可以对自己点评与评分的报告在“我的云笔记”里进行复盘管理,方便您的研究与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正在加载,请稍候...